媒体聚焦
【宁夏日报客户端】底色与特色:产业升级的“宁夏新引擎”

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。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,宁夏立足自身实际,走出了一条特色化、差异化的产业发展之路,产业升级成为驱动宁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今日,让我们通过影像与故事,一同领略宁夏产业发展的独特魅力。
现代农业:科技赋能,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
清晨,阳光洒向宁夏农垦乳业平吉堡第六奶牛场。奶牛们在现代化挤奶转盘上有序排列,享受着科技带来的高效服务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宁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模式。牛场的技术骨干繁育主管薛刚感慨道:“现在的牧场和以前大不一样了,科技让养殖变得轻松又高效。”
工业转型:创新驱动,宁东基地活力四射
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,大型化工设备林立,展现出工业的力量感。控制室里,电脑数据不断跳动,技术人员神情专注,密切监控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。厂区内,机器轰鸣,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。
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(宁夏)有限公司化学水处理班长俞晓静是宁东基地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。她毕业后来到这里,见证了基地从传统煤化工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的全过程。“我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环境污染。”俞晓静自豪地说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宁夏深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。宁东基地作为宁夏工业的重要支撑,取得了显著成就。现代煤化工产业全国领先,煤制油产能位居全国第一,煤制烯烃产能居全国第三,成功入选国家现代煤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葡萄酒产业:生态融合,“紫色名片”散发醇香
贺兰山东麓,秋日的葡萄园里,葡萄挂满枝头,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。酿酒师手持酒杯,细细品鉴着美酒,酒窖中成排的橡木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。葡萄园与远山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。
贺兰山下昊苑村走出的酿酒师梁静,毕业后她带着先进的酿酒技术和理念,回到家乡,供职志辉源石酒庄。“咱们宁夏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种植,这里的葡萄酒有着独特的风味。”梁静说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宁夏精耕细作葡萄酒产业,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。如今,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成为宁夏的“紫色名片”,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。
“云上宁夏”:数字赋能,打造区域发展新枢纽
在中卫数据中心集群,服务器机房里灯光闪烁,数据在高速流动。城市的数字化管理让生活更加便捷,部分运营商的便捷的交易和支付手段也依托于这里的数据服务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宁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中卫作为“西部云基地”,成为了区域发展的新枢纽。数字化的浪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也为宁夏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宁夏立足自身地理环境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适时布局未来产业。2024年,宁夏工业产值成功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大关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。初步预测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.7%,增速位居全国前列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%左右,工业经济呈现总量跃升、能级跨越、质效双优的良好态势。
宁夏正以产业升级为笔,绘就新时代的发展画卷。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征程中,宁夏人民将继续砥砺前行,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勇迈进。

宁夏农垦乳业平吉堡第六奶牛场,奶牛们在现代化挤奶转盘上有序排列,享受着科技带来的高效服务。

在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内,工人在检查刚刚下线的氨纶丝。

随着机器的嗡鸣声,仅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粗细的氨纶丝在生产线上飞速移动。

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(宁夏)有限公司一号职控中心,工人全神贯注的监看屏幕上跳动的设备运行情况。

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(宁夏)有限公司一号职控中心全貌。

中国移动(宁夏中卫)数据中心。

技术人员在各个机房轮转,忙碌的身影与服务器的蜂鸣声交相呼应,在这里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昼夜不息。

志辉源石酒庄品酒大厅内,一瓶瓶包装精美、香气四溢的葡萄酒备受消费者青睐。

志辉源石酒庄,化验员穿梭在一个个整齐排列的橡木桶间,抽取酒样进行观察。

贺兰山东麓,一方好风土“酿”出好风景。

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包装盒车间内,工人们在岗位上对“新鲜出炉”的黑枸杞原浆进行包装。

各类枸杞精深加工产品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的品牌专卖店。

在贺兰县宁夏全农先进标准化蔬菜基地,农户们正忙碌地进行菜心等冷凉蔬菜采收,千亩翡翠田“流”向大湾区餐桌。

该基地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与现代农业技术,种植面积达3100亩,涵盖菜心、白菜苔、上海青等优质品种,采收后的蔬菜将通过冷链物流网络,直达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等消费市场。
(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王洋 见习记者 符雨潇 文/图/视频)
